中心城区徐汇,共有河道42条,全长近64公里,数量在中心城区中位于前列,家底丰厚。那么多河道,如何治理?河里的问题,源头在岸上,治水要从源头抓起。
雨污分流前,一些老旧小区的地下管网原来只有一根合流总管。而雨污分流就是让雨水污水各回各家,各用一条管道输送。这样一来,雨水就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接入市政雨水总管后流入雨水泵站;污水则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,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,避免污水直接进入河道造成污染。且雨水的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,可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。
为此,近年来,徐汇积极推进雨污分流工作,主要涉及于徐汇的长桥街道、龙华街道、田林街道、凌云街道、华泾镇等,建设内容包括小区雨污混接改造、道路及绿化修复等。
事实上,数字背后,有很多意想不到和难点裉节。以长桥街道的华沁居民区为例,常住人口超过6800人。这个大型居民区里,每逢下雨,窘境便来了:此前的小区雨污排水管道因设计标准低、排水设施不完善,加之道路坑洼、管网失修、积水内涝等问题,雨天水汪汪,晴天臭烘烘,给居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。
市政道路主动脉与小区支流雨污分流改造的最大不同,便是小区也是个小社会,需要倾听业主的需求。上海市徐汇区水务管理中心副主任杨杰敏从事这一行数十年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只有一个个小区现场勘探、仔细排摸后,开云Kaiyun官方网站才能因地制宜制定设计方案。
杨杰敏介绍,一般而言,在项目建设初期,水务中心就会积极对接社区了解情况,通过现场查看、上门走访,听取和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,与三驾马车一起做好宣传工作,共同商量小区改造方案。
在华沁家园,居民区党总支邵红霞就提出了一个问题:每逢下雨,常有路面积水、停车位积水,居民出行不便,不堪其扰。暴雨天,甚至有一户底层住户反映家中返水,要将家具搬进小区空房间临时安置。
我们必须一小区一方案。杨杰敏说,针对居民反映的排水不畅等难点和痛点问题,徐房建筑项目团队联合相关单位现场勘测,全面了解小区排水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。科学策划和统筹安排,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。针对小区内部存在的污水接入雨水、雨水混入污水等诸多现象,通过完善内部的雨污管道,严格实施雨污分流制,确保从小区层面污水入管网、雨水入泵站开云体育,做到从源头控污。
我们最后还需要将路面按原状恢复。譬如有一个小区居民提出诉求:小区原状道路是混凝土路面能否做成沥青路面,我们会把诉求一起放在设计工作中。杨杰敏说。
未来,小区所有管网都将在图纸上清晰标注,并纳入总的大数据系统监管。项目经理介绍,这套图纸在施工完成后也将同步给社区三驾马车,方便后续的物业养护。
施工现场,笔者看到:地上,挖掘机正在实施路面开挖,埋设雨污水管道。施工,没有噪音、毫无影响是不可能的。但徐房建筑项目团队想方设法将影响降到最低,尽可能不打扰。
比如在居民密集区施工,噪音扰民是最常见的问题开云体育。因此施工方也跟设计单位商量,是否可以采取新的施工工艺,内衬修复来进行施工。这种工艺既能满足施工现场的需求,又能减少噪音扰民。再者是调整作业方式,尽可能优化工序、集中施工,在工作日多做高噪音施工,在节假日双休日的施工多做低噪音的施工,并做洒水降尘处理。上海徐房建筑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瑞雪说。
还有一些老旧小区弄堂,仅可一人通行,这一类道路的管线分流需要更快更及时。例如列入本次项目中的小区上飞新村,小区内主通道只有一条道路,施工的时候十分容易造成小区内通道拥堵,因此施工单位调整了施工方案,在早晚上下班高峰的时候避免主通道的施工,确保居民出行畅通。
因为老旧小区的管道通常挨得近,给水管道、排水管道、燃气管道、电力管道、电信管道,这些毛细血管数根交叉、盘根错节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精细活儿,不能只讲究效率,要慢一点、细致一点。尹瑞雪说,遇到这种情况,只能协调所有管线单位先行交底,施工时靠纯人工手动慢慢挖。
最难的,莫过于小区停车问题。由于施工部位许多是在小区停车位下面,施工中势必会影响居民停车,施工方也多次优化了施工方案,尽可能减少车辆外移情况,在开工前与、街道、三驾马车进行多次沟通协调好临时停放场地。一般通过区、街道对接,利用公共资源,划出时间段停车;也会通过周边商务楼去对接停车位。后来大家商量达成一致,就把车停在平福路,那里路幅宽。邵红霞说,小区氛围好,凝聚力强,错峰停车居民也都能理解。
你们不仅仅帮我们把雨污管道修好了,路也铺平了,居民满意,真心为你们点赞!前不久,邵红霞代表居委会和居民,为徐汇区水务管理中心以及徐房建筑送上了锦旗。
此前,积水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肠梗阻,特别是急雨大雨天气,路段积水严重,周边居民很是‘闹心’。提到雨污分流改造,居民感慨良多。自从雨污分流改造好后,往日下雨涨水的问题迎刃而解,闹心转为舒心,大家都夸赞改得好。
哪里有诉求,协商就延伸到哪里;哪里有,协商就倾听到哪里。项目负责人介绍,底楼居民管道一直堵塞,发现管网损坏,一并修整,而且之前的排水管道是按照一年一遇来建设的。一年一遇的标准相当于每小时降雨强度约50毫米,当然无法应对巨大的降雨量。于是本次小区改造也会将管道改造成为五年一遇。
雨污分流改造是居民家门口的‘关键小事’,也是城市治理的‘民生大事’,把小事干好、将大事做实,正是我们想做的。杨杰敏说。